手握焊枪王志超:“全国技术能手”炼成记|致敬南粤工匠 ⑬

发布日期:2024-02-14 作者: 风电铸件

  没有一流的技术工人,就没有一流的制造。工匠精神,成为当前中国制造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核心关键词。

  广东是中国经济第一大省,也是制造业大省。广东制造的转型升级,离不开对“工匠精神”的坚守。广东省委宣传部、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、广东省总工会组织开展 2019 年“南粤工匠”推荐学习活动,20 名“南粤工匠”从全省千万劳动者中脱颖而出。

  “五一”国际劳动节前后,《南方》杂志推出“致敬南粤工匠”系列报道,倾听一线南粤工匠们的精彩故事,追寻“工匠精神”的南粤特质,以榜样的力量引领更多产业技术工人前行。

  在20多年的艰苦施工中,王志超从一名电焊学徒工逐渐成长为“全国技术能手”、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,足迹遍及清远飞来峡水利枢纽工程等诸多重点项目。他研究发明的“气体保护电弧焊防护装置”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。

  2019年7月29日上午10时,随着位于粤北的清远枢纽二线船闸上闸人字门缓缓打开,4艘1000吨级货船慢慢驶入闸室。通过船闸远程集中控制操作,货船经过1个小时左右顺利通过船闸。

  这次的通航,标志着历时5年建设的北江航道扩能升级项目清远枢纽二线船闸工程,成功完成了试运行的首次通航工作。

  值得注意的是,该工程的船闸人字门,系广东第一座34米口门千吨级船闸,与三峡水利工程相当,是整个工程最为关键、施工难度最大的地方之一。它的成功安装,离不开广东源天工程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源天”)钢结构公司高级工程师、高级技师王志超和他带领的团队。

  20多年来,王志超手握焊枪,足迹遍及清远飞来峡水利枢纽工程、北江航道扩能升级清远二线船闸工程等国内外诸多重点项目。他也从一名电焊学徒工逐渐成长为“全国技术能手”、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。

  1994年,年仅17岁的王志超挤上绿皮火车来到广州,成为一名电焊学徒工,从此开始了“舞弄焊花”的生涯。虽然这个岗位又脏又累,王志超却十分珍惜。他始终牢记刚入行时师傅的一句话:“好好干,凭技术立身。”

  作为学徒工,王志超最初的工作是辅助师傅做一些打磨、清渣等杂活,还不能直接在工件上操作。他没有放过任何学习机会,在师傅工作的时候细细地看、暗暗地记。等到中午、晚上别人休息的时候,他就捡些废料,一个人默默地练习。每天晚上,他都要练到工厂10时关门的时候才肯走。

  一年以后,公司组织全体焊工参加“能承受压力的容器焊接资格(合格)考试”。从平焊、立焊、横焊到仰焊,最后直到管路焊接,王志超一路通关,取得了全方位焊接的资格证。这在当时的焊工群体里能够说是凤毛麟角。

  过硬的技术,让王志超很快脱颖而出。与此同时,王志超对待工作一丝不苟,不论工地多么偏僻,施工条件多么艰苦,他都坚决服从工作安排,从来就没推辞过。这让他有了更多的实战机会,能够参与重大工程项目。

  1996年8月,王志超担任清远飞来峡水利枢纽工程的现场焊工。飞来峡水利枢纽位于清远市北江河段上,在当年是广东省委、省政府格外的重视的重大工程,目前仍是广东省最大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,其对工期和质量的要求不言而喻。

  为了争分夺秒抢夺工期,那年春节公司发出号召,希望有焊工能留下来,趁着枯水期完成两台闸门的焊接。王志超主动请缨,留守工地继续奋战。“那年我19岁,人生第一次在外地过年。”王志超回忆道,当时条件非常艰苦,春节期间食堂停了,每天带着饼干和水去工地。从早晨7时30分一直干到晚上11时,终于赶在大年三十晚上圆满完成了任务。

  正是在这些艰苦的施工中,王志超逐渐从一个“菜鸟”变成技术能手。“焊接是一项既传统又一直更新的技术。如何让技艺更加精湛?其实没有捷径可走,唯有千万次地练习,并在实践中找差距、求进步。”王志超说。

  20多年来,王志超手握焊枪,足迹遍及清远飞来峡水利枢纽工程、北江航道扩能升级清远二线船闸工程等国内外诸多重大项目。

  工作中,王志超逐渐掌握了多种焊接方法,也从初级工变成高级技师,开启了“舞弄焊花”的精进之路。2006年,王志超被选拔参加广东省职工职业技能竞赛。在此之前,王志超还从来就没参加过这样的比赛。

  “说实话,这个机会我等了很久。”王志超笑言。以前,作为学徒工身份的王志超,对于参加省级、全国性的技能竞赛只能望而兴叹。而这一次的广东省职工职业技能竞赛,王志超所在的公司派出10名焊工参赛,他以优异的表现入选其中。

  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。“比赛实操环节中有一项是氩弧焊,这是我以前从来没接触过的,只能从头学起。理论考试涉及力学性能、化学元素分析、材料力学等专业相关知识,这对于只有初中学历的我来说,难度不小。”王志超告诉《南方》杂志记者,更紧张的是,接到参赛通知从江西的工地赶回来,只有十几天的赛前准备时间。

  在那短短的十几天时间里,王志超白天抓紧练习实操,晚上攻克理论知识。 让王志超意想不到的是,凭借着精湛的技术和充分的准备,他在高级电焊工技能决赛中获得了第一名,被授予“广东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能手”称号。

  王志超一战成名。随后王志超多次参加国家级、省部级的焊接技能竞赛,一路过关斩将,连创佳绩,并考取了国家级焊接裁判员资格。他也先后荣获“广东省技术能手”“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”“广东省省属企业青年岗位能手”“全国技术能手”“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筑工匠”等多项荣誉称号。2013年,经国务院批准,王志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待遇。

  在荣誉面前,王志超从始至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,继续奋战在工程建设项目的最前线。“距离真正的技能大师,我还要一直磨炼。但是我想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——爱岗敬业、无私奉献,让人生在奋斗中无怨无悔。”王志超说。

  在艰苦的施工中,王志超(右一)从一名电焊学徒工逐渐成长为“全国技术能手”、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。

  2007年,在广州海珠区黄埔涌水闸工程建设项目,王志超负责水闸工程的现场安装焊接工作。这个闸门跨距达35米,是当时国内跨距最大的弧形闸门。由于跨距大,闸门制作时在跨度方向分为3段,安装焊接工作量非常大,但工期又十分紧张。

  “当时面临的最大困难,来自焊接本身。”王志超告诉《南方》杂志记者,当焊接到闸门左侧支臂墙边焊缝的时候,由于空间条件限制,只能用左手焊接。这对于习惯用右手来操作的焊工们来说,无疑是个巨大挑战。再加上该焊缝为一类焊缝,焊接质量发展要求很高,这个难度就更大了。另外,由于空间位置狭小,铁水常常会溅落在焊工身上,烫伤不可避免。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,王志超带领焊工加班加点、攻坚克难,圆满完成了任务,保证了后期安装的顺利进行。“即使是小小的焊接工序,当中也蕴藏着大量的技术改造空间。”类似这样的工作经历,让王志超逐渐有了创新的想法。

  “随着中国制造的持续不断的发展,包括焊接在内的各种技术也在更新换代。如果一直沿用原来的工艺,势必会造成各方面的浪费,安全效率也没法提高。”王志超开始思考:怎么去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烫伤、粉尘伤害、材料人工浪费、空间限制等诸多问题?

  2013年,王志超主持编写了《平面闸门门叶制造焊接技术》,总结出平面闸门制造焊接的3个创新点。经过在多个工程建设项目上使用验证,该技术能有效缓解焊接时金属飞溅灼伤、金属粉尘伤害、浪费工时材料等问题。经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有关专家鉴定,该实施工程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。王志超所在的公司采用这种制造和焊接的方法,三个车间每年共节约30余万元。

  创新的成功让王志超兴奋不已。此后不久,王志超又参与编写了《压力钢管垂直200米吊装施工工法》,成功解决了因空间不足没办法实现安装的施工难题,为公司增效达33万元。

  这些年来,王志超为公司重大工程建设解决了许多焊接方面的技术难题:他组织制定了一套适用于生产实际、科学高效的埋弧焊焊接工艺参数,为公司节能增效做出了突出贡献;他研究发明“气体保护焊的防护装置”,主持编写诸多技术资料,总结焊接技术创新点并实际运用在多个项目。

  奔走在创新的道路上,王志超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。为了弥补理论知识的短板,原本是初中学历的王志超继续深造,在2013年读取了大学专科学历。2017年11月,“王志超工作室”成立,带领着青年一代技术骨干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学习研究。“目前,工作室已经聚集了25名有志创新的青年人才。三年来,工作室先后完成了3项国家专利、2项省级工法、1项集团创新基金项目。”王志超介绍。

  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:“建设知识型、技能型、创新型劳动者大军,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,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。”这句话让王志超备受鼓舞、铭记于心。

  “如果你问我,什么是工匠精神?那是对本职工作不变的热爱,对精益求精不懈的追求,对责任使命无悔的担当!”王志超说。

  “王志超工作室”成立以来,先后完成了3项国家专利、2项省级工法、1项集团创新基金项目。

产品中心 加工能力 小九体育直播app 新闻资讯  

小九直播nba免费观看全集联系电话:0371-68125777欢迎您考察订货!

版权所有© 2018 NBA直播_NBA直播免费观看_NBA直播在线无插件观看_小九直播 豫ICP备06005967号-2  网站地图